欢迎访问本网
网站首页技术文章 ◇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采用的技术工作原理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采用的技术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2019-04-23 点击次数:2168次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在入射光中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从而发生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材料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光能量的吸收,它不会是相同的结果,每个材料都有其*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根据一些特征吸收光谱波长的吸光度的歧视或确定材料的内容,这是定性和定量的光度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其组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是基于朗伯-比尔定律。即物质在一定浓度下的吸光度与吸收介质的厚度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Uv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复合光源钨灯,通过步进电机驱动控制氘灯镜M 1,反映出入射狭缝,手牵手在单色仪,光栅衍射的单色光通过聚焦,准直镜M2融合通过出口狭缝,梁达到砍伐装置时,在一段时间内的光成为参考光路,另一段时间光传输成为样本路径。两束光交替照亮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测试完成
 
  取下托盘,擦拭样品室,加入干燥剂,关闭样品室盖。关闭仪器电源,盖上仪器防尘盖。使用小杯后,立即用蒸馏水或有机溶液冲洗,并用柔软干净的纱布擦拭污渍。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是用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仪器。通过测量光在特定波长或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长范围为:(1)紫外区200 ~ 400nm,(2)可见光区400 ~ 760nm,(3)红外区2.5 ~ 25m (4000cm<-1> ~ 400cm<-1>)。所用仪器有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保证计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所有仪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本附录的规定进行定期检定和检定。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是利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某一特定波长或某一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它们都使用一种可以产生多种波长的光源,并通过一系列分光光度计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通过被测样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通过测量样品的吸收值,经计算可转换为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收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分光光度计使用一种可以产生多种波长的光源。通过一系列分光光度仪,产生了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通过被测样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计算出样品的光吸收值,再将光吸收值转化为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收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使用范围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任何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根据特定吸收波长测定的吸光度进行药物的鉴别、纯度检测和含量测定。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1)空白溶液和测试产品溶液必须澄清,不得混浊。如遇浑浊,应提前过滤,将原滤液丢弃。
 
  (2)除另有规定外,测试产品溶液应以溶剂瓶为空白对照,使用1cm石英吸收池进行测定。
 
  (3)测试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2nm范围内的几个点的吸光度,检查测试产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本品种规定波长2nm以内;否则,应考虑样品的真实性、纯度和仪器波长的准确性,并以zui吸附量较大的波长作为测量波长。
 
  (4)一般测试溶液吸光度读数,误差较小,在0.3 ~ 0.7之间。
 
  (5)吸收池应选择配对,否则会引入测量误差。如果两个吸收池在规定波长下的透过率差小于0.5%,则两个吸收池匹配。如有必要,两个吸收池之间的误差应从终的zui测量中扣除。
 
  光电倍增管检测到的信号通过前置放大器和驱动卡传输到微机控制器。分光光度法是分析仪器中常用、有效的方法之一。几乎每个分析实验室都依赖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高灵敏度
 
  由于大量新的色素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取得可喜进展,先进元素测定的敏感性,尤其是multi-complex和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许多元素的摩尔吸光系数增加从几万到几十万。
 
  是有选择性的
 
  目前,只要控制好显色条件,就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钴、铀、镍、铜、银、铁等元素。
 
  3.精度高
 
  对于普通分光光度法,其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在l ~ 3%范围内。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误差可减小到0。X %。
 
  4. 适用浓度范围广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可以从常数(1%-50%)锗用微分法测定(10.8-10.6%)(预浓缩后)。
 
  5. 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应用范围广
 
  该方法可用于紫外可见区吸收的各种无机和有机物的测定。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放射性元素和惰性元素外,这种方法几乎适用于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光度法在上发表的分析论文中约占28%,在国内发表的分析论文中约占33%。